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选自我的公共号lifecocoon

 

Part 1 

 

你就认了吧,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能活得下去就行了,你能吃饱饭就行了……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教育,是温柔对待每一个想要成功的孩子》。本来只是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希望各种国际教育的故事里也可以有残障学生的视角,但未曾想到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这么大,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小)朋友给我写信,求鼓励,求建议。


和我一样,这些朋友们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主流格格不入,都在家长的断言和自己的不甘心之中苦苦挣扎,不知道是应该屈服于冷冰冰的现实,还是应该追寻心里的光,去远方。就好像那个15岁的我自己躲在教室后面偷偷流眼泪,期待着有人可以拉我一把。


和我一样,这些朋友们也都喜欢流眼泪。偷听父母的对话,得知他们要送身体健康的弟弟去留学而不是学习优异却有肢体障碍的自己时,会流眼泪;因为学习不好拉低了班级平均分而被老师辱骂时,会流眼泪;居住在农村,满腹才情却因为天生疾病上不了学,只能蜗在家里饱尝人情冷暖时,会流眼泪;在课堂上,因为书本掉了捡不起来而全班同学嘲笑时,会流眼泪……(抱歉,分享了一些你们来件的片段,虽然我知道你们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流眼泪,只是喜欢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和我一样,这些朋友们的父母们都喜欢对他们说,你就认了吧,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能活得下去就行了,你能吃饱饭就行了……


是的,我读了两间有名的大学,去了很多我想去的地方(除了去美国,我父母没有给我一分钱),但我父母每天对我耳提面命的无非就是:纪寻,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以后还不是得干这个?(指做翻译)纪寻,中国几千万残疾人都在中国活下来了,你怎么就活不下来?(让我快点回家呆着)纪寻,你读了这个书,最后身体也没搞好,工作也没搞好,什么都没有搞好,还让一家人为你牺牲……


是的,我已经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一个爸爸妈妈了。

 


 

Part 2 

 

我们应该爱的是孩子们的本身,而不是在他们身上可以找到的最好的我们自己。——安德鲁·所罗门

 

在近五年我看过的书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本是美国记者兼学者安德鲁·所罗门所著的《Far From the Tree》(中文译为远离亲缘,但是这本书没有中文版)。所罗门认为人有两种身份,一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承袭而来的垂直身份,比如说我们的血统、肤色、阶层、语言、文化传统等,这样身份带有我们父辈的印记,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它们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与之相对的是平行身份,是我们脱离父母的影响独立发散出来的身份,比如说我的父母是健康的而我却是残障的,你的父母是直的而你却是弯的。


无论拥有多少相同的垂直身份,我们与父母都拥有各自的平行身份,所以我们才是完完全全独立的个体。然而,父母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在家庭生活里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在父母的幻象里面,他们以自己为参照系,觉得我们应该和他们一样“正常”——身体健康没有缺陷,喜欢异性而非同性,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做稳定的工作而不是独自流浪。如果我们偏倚了“正常”的轨迹,成为了一个和他们截然不同的人,我们就会被纠正。


羞辱是纠正的一种方式,期望则是另一种。


所罗门说(我翻译):“潜意识的幻象让概念看起来如此诱人,我们通常希望看到可以永远活着的人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一个有着自己个性的人。已经预计到自己自私的基因会继续传承,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去应对那些有着我们并不熟悉的需求的孩子们。父母身份迅速将我们和一个陌生人永久捆绑在一起,这个陌生人跟我们越不同, 这股消极劲儿就越强烈。我们依靠着自己的孩子,他们的面庞就好像是我们不会死的保障。如果这个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决定性品质让我们不朽的幻想湮灭了,那么他们就会被视为是对我们自己的特别侮辱。”


中国人所说的延续香火和所罗门说的成就不朽在本质上几乎如出一辙:养育孩子的原始动机是自私的,是为了让基因传承下去,让有限的生命变得不朽。或者说,养育一个孩子是为了成就自己。父母把希望和欲望投射在孩子身上,期待着孩子们去完成他们想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愿望。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同寻常,可能无法承载他们自己的愿望时,他们会倍感挫折,然后试图纠正所有不正常的特质,或者在所有希望幻灭后,完全放弃。


所以,所罗门认为爱的教育是复杂的,因为真正的爱意味着接受所有好和不好的特质——


“我们应该爱的是孩子们的本身,而不是在他们身上可以找到的最好的我们自己,而这其实更难做到。爱我们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想象力的训练……【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不是我们自己:他们携带着返祖基因和隐性特征,从一开始就受到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刺激。而我们却是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的现实从未离开过那些敢于面对蜕变的人们。”


理解我们与父母的根本不同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无论你出身如何,父母如何教育你,你都是有可能改变你自己的生命。

 


 

Part 3 

 

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垂直身份,并在独立的成长道路上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平行身份,朋友们可能就是拥有我们平行身份的人。


像我这样一个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凡事又得依靠别人的人来说,外界的支持是必须的。如果在中学时代,每天中午没有人帮我拿盒饭,没有人陪我上厕所,没有人借我抄笔记,我的书恐怕也是念不下去的。有偏见和嘲笑,也就有无私的帮助和温暖。虽然我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与众不同又不受欢迎的小孩:残缺、内向、敏感、被动、资质中等,但是好像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都可以找到一些同样不怎么受欢迎的小孩,成为朋友。

 

有了朋友,就会有人愿意帮你打饭,陪你上厕所,借你抄笔记,在放假的时候陪你玩。


我中学时代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联系了,但是她对我的影响却是终生的。(关于她的文章看这里)薇薇长得不好看,学习也不好,是那种“父母绝对不希望自己家小孩与之厮混”小孩,但是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创造力,这让她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和个性。当然,她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帮我打了三年饭,陪我上了三年厕所,谁说这不能让她成为一个学生榜样?


上高中的时候,我还有两个朋友,一个叫芊芊,一个叫菜菜。她们都是女神级别的学霸,一个哈工大,一个是北大。除了学习成绩好,她们的共同爱好就是乐于助人。在别的学霸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她们协助我处理好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很多事情,你们可以想象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女孩子背我上五楼去上课吗?甚至在考试压力最大的时候跳课陪我上厕所?


一些家长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跟我玩是因为害怕我这个不同寻常的小孩拖累他们,让他们负起不必要的责任,拉低他们朋友圈的层次。事实上,我确实有点实力拖后腿。但是,幸运的是,我的生命里总有薇薇、芊芊和菜菜这样的朋友,陪我度过了艰难的青春期。除了感谢她们,我特别要感谢的是她们的家长,不仅把她们培养成为了一个优秀而有魅力的人,更让她们的内心充满了爱与包容。


有小朋友问,我如何才能够找到这样的朋友?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我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性格有点内向(闷骚)。虽然老师们都喜欢外向活泼、聪明伶俐的小孩,家长们更把孩子的内向视为一种毛病,但是我就是喜欢内向的人,我也喜欢和内向的人交朋友。就像我在巴黎的好朋友非非(她也是一个内向而可爱的人)说:他们(内向的人)虽然不爱说,但是会一直把你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很少有其他人,你如果进来了,就是他们的一切。


所以,小朋友们,如果你觉得在学校里找不到朋友,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不妨先去和那些内向的同学聊聊天。


我很喜欢一个英国网友讲的他弟弟的故事——


我上小学的弟弟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杰克,我弟弟每次回家都会告诉我们他和杰克一起玩的事情,他总是告诉我们杰克是一个多么好玩、多么有意思的人。几个月以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杰克,却惊讶的发现杰克竟然坐着轮椅。我问弟弟,你怎么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杰克坐轮椅啊?我弟弟非常不解的告诉我说,因为这不重要啊!


是的,对于真正的朋友,对那些真正爱你的人来说,无论你是直是弯,是健康还是残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是你自己,是我们喜欢的那个人。

 

 


 

Part 4


同样,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我们总是会把自己身上的不同放大,却忽视了世界上的人各有各的不同。我妹妹的朋友君君出身一个破碎的家庭,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再婚,她就跟继母、继母的女儿和父亲一起生活。我妹妹回家的时候总是对我说,君君有两个妈妈,亲妈和后妈。有一次君君过生日,她的亲妈妈请同学们去家里吃饭。那天妹妹回来后很不高兴,说君君妈妈做的饭一点都不好吃,而且君君说大话:君君说她的后爸是开大奔的,其实他是给别人开大奔的。


我很难过,教育了一下妹妹。我和妹妹有一个圆满幸福的家庭,所以常常体会不到破碎家庭里孩子们的苦楚。就像我会偷偷哭一样,君君们也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哭;就像我会为爬不了楼梯而发愁一样,君君们也会为请谁来开家长会、怎么跟老师同学解释自己的家庭状况而发愁;就像我会因为残障而不受欢迎一样,君君们也因为所谓的“家庭复杂”而遭到冷眼(看看中国式相亲)。


妹妹还有一个朋友叫姗姗,也是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姗姗小小年纪就心思沉稳,很会照顾人,颇有大姐风范,但是不喜欢学习,小学就早恋了。我父母不喜欢妹妹跟姗姗在一起玩,倒不是因为家庭复杂,而是害怕妹妹被姗姗带坏了,不好好学习,去早恋。妹妹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姗姗来找妹妹玩,除了给妹妹带了一杯奶茶,还给我带了一杯奶茶。她说,姐姐,如果你喜欢喝奶茶,我以后每次来你们家都给你带。


当这个三年级的小女孩以一种寻求赞许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差点泪崩了。我忽然意识到,她是想用一样她认为很好的而我会喜欢东西来赢得我的支持,以换取和小伙伴的玩乐时间。而她所表现出来的沉稳、会照顾人、甚至于世故,都是她在努力寻求别人的接受。


如果我的伤疤是显而易见的,是写成一篇文章能够让那么多人触动的,那么君君和姗姗们的伤疤是藏在日常的嬉笑怒骂中的,大多数人未曾发觉。与众不同带给我的最大财富就是共情能力,让我可以很快理解世间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同。

 


 

Part 5

 

我们一边隐藏起所有的软肋,努力融入集体,让别人接受我们,一边又在与自己的伤痕较劲,质疑我们是不是为了所谓的融入而放弃了真我。


上中学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周杰伦,都去买他的唱片,在联欢会上唱他的歌,不了解周杰伦的土包子们,比如说我,就被当成异类,被认为是性格孤僻,不合群;后来女生们又都喜欢可爱淘、明晓溪,受欢迎的女生们人手一本、开会讨论,没看过的女生,比如说我,自然也就没有人来跟我讲话;上大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见人都恨不得讨论一下祖国的千秋大业,但是我的同学都忙着打工、谈恋爱去了,没人跟我讨论政治;几年后,我上全世界最有名的政治学院,我却不喜欢政治了,开始忙着追剧、八卦,同样,我身边也找不到像我追求这么低的同类了。


上一篇文章里,我说我要看三生三世,结果疯狂掉粉被怼:作为一位励志偶像,你居然还在看三生三世,你的觉悟和追求到底是有多低?


但好像我一直就是这么格格不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我应该喜欢和别人一样的东西,还是应该标新立异、以突显自己有品位?年少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看不起那些喜欢周杰伦和可爱淘的同学,将自己诩为岩井俊二麦田里的一朵花,孤独而骄傲。后来别人都喜欢看喜欢讲大道理的日剧和日本电影的时候,我又开始嫌弃日本人矫情做作,没有道理都能够扯出一点道理来。


前段时间大家都安利《爱乐之城》,都在夸这部电影拍得是如何好、如何感人,好像不喜欢的人就是没有品位。但是抱歉,一部电影下来我看了四五次手表,脑海里反复浮现却是贴片广告里《金刚》的预告片。


原来,成长其实就是不用害怕不合群,可以大胆说出来:《金刚》才是我那一挂的,《金刚》才是我喜欢的爱情动作片!


小的时候喜欢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好像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是需要被纠正的。可长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瞧不起喜欢《爱乐之城》而不是《金刚》的那群人,再也不会轻易认为在“喜欢清单”里贴几个冷门导演/作家就可以代表自己有品位。也许,我变成了一个俗人,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气质和品位,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无需跟别人解释。


为什么你的三观就正,我的三观就是歪?

或者像《诛仙》里秦无炎说的那样,

凭什么你的岸就是岸,我的岸就是海?


各位小朋友们,作为一个喜欢看三生三世的俗套女我实在是愧当你们的女神,但是我有限的经验告诉我人年少的时候都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不被全人类理解的悲凉感,那是因为我们年少的时候世界太小,视界太窄,还了解不了后现代社会其实是如何的百花齐放。世界这么大,总有几个和你一样的奇葩。要看见那个美丽新世界,你自始至终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不认命!

 

支持作者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纪寻

纪寻

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神经肌肉病患者,中国制造,欧美求学,正在实践一场无障碍的环球旅行,关注少数人的权利。微博@小星星通信 微信公共号:小星星来信

文章